今年春节,不少快递公司都通过自己的官方渠道发布了2024年“春节不打烊”的服务公告,承诺春节假期快递正常派送。然而,快递就在离家最近的配送营业点,7天过去了却纹丝不动,联系不上配送点,快递客服说“只能等”……今年到海南过年的北京市民赵红(化名)觉得自己被快递公司戏弄了,“说好了‘春节不打烊’,但配送点没到法定节假日就放假了”。(2月28日《法治日报》)
“春节买买买,快递不打烊”,这类宣传的言外之意是,春节假期快递仍然正常配送。这确实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从而在春节前夕以及春节期间也下单购买商品。然而实际上,“春节不打烊”却沦为“春节不寄件”,有商家声称春节期间发不了货,有商品到了转运中心哪怕是终端站点,长达数天仍没有更新物流信息。因此感觉被快递公司忽悠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在黑猫投诉平台,日前就有消费者就此提起“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投诉。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快递公司在春节前宣称“春节不打烊”,实际上,在春节假期却无法实现配送,其宣传的信息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就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以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有法律人士因此建议,被“春节不打烊”忽悠的消费者可通过诉讼或者向消保委投诉的方式维权。这个“真儿”值得“较一下”。
那么,快递公司为何要纷纷作出“春节不打烊”的承诺?本来,春节假期,人们纷纷返乡过年和外出旅游,快件寄递服务需求明显减少,快递业务量处于淡季,而且,快递公司“春节不打烊”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对留守员工的关心和关爱,势必付出更多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快递公司执行“春节不打烊”并没有多大动力,作出虚假承诺,往往只为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树立良好形象,增加公信力,或为响应相关部门的要求——保障春节期间基本的服务能力,而非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
其实,承诺更要践诺,这才是具有契约精神和诚实商业道德的体现。既然快递公司作出“春节不打烊”的宣传,就有义务推动该承诺实现,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快递企业口头上高喊“不打烊”,行动上都是“不寄件”,比不承诺“不打烊”更伤害企业形象和公信力。力有不逮,做不到“春节不打烊”,就不要搞虚假宣传,消费者也就不会下单;否则,会引来抱怨、投诉甚至被追究承担相关责任,必然影响自身的商业信誉。
从快递“春节不打烊”成为“假把式”来看,监管部门应对快递企业的虚假宣传及时“亮剑”,否则以后每逢过年,快递业照样是“春节不打烊”喊得震天响,快递仍然是“不递”。只有通过对虚假宣传及时“亮剑”,才能倒逼快递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春节前做好充分预案,在春节假期配备相应服务力量,包括足够的人力、物力、运力,尽量满足春节假期的配送需求,让快递不再“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