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数字产业集群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近年来,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我国数字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已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安防、超高清视频、元宇宙、电子信息等一大批以数字领先企业为引领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是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域。随着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发展,数字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例如,安徽合肥打造了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龙头的“中国声谷”,目前入园的企业超过2100家,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近年来,虽然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全国性的总体规划,出现了一哄而起、产业趋同、产业带动能力弱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数字产业引领性的重大突破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卡脖子”问题(如芯片制造及设计)较为突出,数字产业集群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尚有差距。三是国际化程度不高。数字产业集群中缺乏海外行业巨头,国际化市场开拓不足;全球数字顶尖科技人才来华受到限制,参与国际数字经济分工、抢占数字竞争新制高点面临挑战。四是集群产业生态有待完善。数字产业集群内部不能实现有效协同,产业融合融通不畅,数字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整合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有限,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五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数字产业高层次领军人才、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集成电路、芯片、AI等领域高端人才严重短缺,例如,我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超过25万人,AI人才缺口达数百万人。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目标,建议通过战略引领、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建强生态、广聚人才等方式,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向更高阶段迈进。
坚持战略引领,促进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我国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和整合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严格产业集群审批,以国家高新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做好本地区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加快AI、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难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制度优势,强化部省合作,集中力量,实现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取得突破。
强化政策创新,为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和吸引海内外数字领先企业;在数字产业集群规划用地、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成立专项基金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入驻数字产业集群的国内外数字领先企业在产业链对接、场景应用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对加快培养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出台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的保护,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攻克“卡脖子”难题,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芯片、AI、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鼓励数字领先企业和创新机构牵头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打造开放的创新环境,发挥集群效应,开发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领军企业,充分发挥数字领先企业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数字领先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建立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创平台,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金”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建强产业生态,不断提升数字产业集群全球影响力。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技术标准和监管规则的制定,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变革,推动集群优势数字产品、数字技术、数字企业“走出去”;坚持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领先数字企业进入中国;坚持以数字领先企业为牵引、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化协作和跨产业合作,打造自主可控、高效协同、共赢共生、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数字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创新人才供给,广聚高端数字化专业人才。面向海内外招揽人才,加大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用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市场化的薪酬待遇、干事创业的平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的服务保障,广聚海内外高水平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打造人才创新高地,为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