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算力“经络” 加快算力互联网建设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4-03-15    人浏览 加入收藏 (0)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但是却面临“找不着”“传得慢”“不好用”等痛点,怎么办?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直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大,但是算力资源分散、算力提供主体多,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算力用户需求与市场算力资源无法精准匹配,供给方算力资源闲置,需求方用户却‘找不着’合适的资源,架构不适配也同时导致算力‘不好用’。”正如互联网打通了全球网络“经络”一样,加快算力互联互通,将有助于算力的规模扩大、渗透加快、应用深化。栗蔚表示,算力互联互通是结合现有互联网能力,通过建立一套算力统一资源码、形成标准兼容的高性能传输协议接口,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架构、不同地域算力标准化互联,解决算力“找不着”问题,并辅以编排调度系统、计算框架、弹性网络等计算技术升级和网络技术能力增强,实现应用和数据高效流动互通,解决算力“传得慢”“不好用”等问题。

那么,算力互联互通究竟应当怎样建设,从而促进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普惠?“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建立的算力互联互通体系经过持续进化完善,已经基本实现跨服务商、跨架构、跨地域的互联互通,让算力真正成为像水电一样能够随取随用的服务,使用户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栗蔚认为,算力互联互通建设以算力统一资源码为抓手,基于“一套编码、一套标准、一套开源实现”,构建多层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中枢体系,为用户提供全网算力资源。一套编码,基于DNS提出了算力统一编码规则,为算力资源可查询、可对话提供了统一的描述;一套标准,建立了《算力互联互通能力要求》系列标准,规范了算力互联互通体系的应用定义、算力感知、传输协议、编排调度、计算框架等核心能力;一套开源实现,发起CNCOS、ODPU、OGPU、oneRDMA等开源项目,在算网云编排调度、传输协议接口和计算框架等方向突破算力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瓶颈。

据介绍,目前中国信通院联合各地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等算力参与方搭建了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验证了算力互联互通总体可行。同时,在北京、重庆、江苏等地开展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工作,平台目前已接入14家算力服务商并走通了友好用户验证、试商用等流程试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准确认识算力互联互通和算力互联网的关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栗蔚认为,算力的发展推进了技术的升级换代、应用的创新发展、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算力互联互通体系推动算力向标准化、服务化迈进,通过将不同主体、架构、地域的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提供算力随时随地获取等优势,大幅降低算力使用门槛。算力互联互通将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普惠,实现算力资源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以服务的形式直接赋能给最终用户。

算力互联网是算力互联成网之后的未来形态,形成算力标准化、服务化的大市场以及算力相互连接、灵活调用的一张逻辑上的网,是互联网面向算力应用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

展望未来,算力互联网前景广阔。随着IT和CT深度融合,算力互联网将走向千行百业,赋能大模型、云渲染、云视频、音视频编解码等多种“杀手级”算力应用服务,孵化算力调度服务商、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运营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通用户、提供多方连接,盘活社会闲散的公共算力资源。

栗蔚表示,在关键产业生态角色中,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运营商提供算力标识解析、算网参数调度、身份认证管理、统一计量清算等服务,算力调度服务商连接用户需求,接入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为用户打通计算资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人民邮电报

内容简介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但是却面临“找不着”“传得慢”“不好用”等痛点,怎么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 浏览量统计人浏览
  • 更多优质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