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中国铁塔站址遍布全国各地,规模达到210万个,机房超过90万个。这些通信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通信便捷、电力完备、配套齐全,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夯实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铁塔通过持续深化共享、一塔多用,变“通信塔”为“数字塔”,让“数字塔”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智化发展强基赋能。
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作为制造大国,我国拥有健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迫切需求,为大模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提交了《关于推进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张志勇认为,现阶段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场景开放不够、应用部署成本高、模型数据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对行业大模型的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对此,张志勇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二是提升行业数据供给水平;三是加快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四是降低应用部署成本;五是加强模型数据安全;六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其中,为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张志勇建议建立算力资源公共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能。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引导、品牌推广、行业采购等层面加大对国产硬件的支持力度,推进AI深度学习框架、AI硬件计算100%国产化。加快推动能够提供训练和推理一体化的单体超大规模行业智算中心建设。
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
当前,算力已经像水、电、燃气一样成为关键基础设施,未来将有超过75%的数据会在边缘侧产生和处理,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正逐步凸显。“目前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面临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边缘算力供需匹配不均、边缘算力应用不足、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四个方面的挑战。”张志勇指出。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的建议》:一是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二是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三是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的力度。四是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方面,张志勇建议推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建筑物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强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将其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制定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在机房结构、配套设施、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规范化发展。
随着算力从中心走向边缘,中国铁塔210万站址资源,凭借着紧邻用户侧、覆盖各类业务场景的特点,成为天然的理想边缘计算节点;可在基础设施共享、边缘智算服务、算力共享服务等方面支撑算力网络发展,推动实现算力的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
完善应急保障系统
近年来,随着应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我国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大地震、大洪水、强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场景对城市韧性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志勇认为:“极端情况下应急保障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例如灾害导致部分地区的电力、供水设施严重受损、供给中断,交通受阻导致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储运困难,通信基础设施损毁导致灾区人民无法及时联络、抢险指挥调度受到影响……因此,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升各系统、全方位的托底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极端情况下抗灾防灾能力。”
如何进一步完善电力、通信、互联网、水、粮等应急保障系统,提高大规模、高强度、短时间内的保障能力?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极端情况抗灾防灾能力的建议》,提出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建设综合性应急保障中心、提升基础设施容灾抗毁能力、构建应急保障感知体系、加强应急装备配备和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
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下,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发展持续加快,带动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治理能力与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地位还不完全匹配。”张志勇指出。
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加强监管的有效手段。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尚未实现锂电池实时在线监测及溯源追踪全覆盖;现有平台未实现充分对接,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应用不足;上下游企业协同不足。这三个方面还需要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为此,张志勇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溯源的建议》中指出,可以从实现锂电池实时监管全覆盖,强化现有平台建设对接、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压实市场各方主体责任并鼓励联动合作、强化行业数字化保障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