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这代人,我在与很多同龄人交流中发现,学生时代买电脑,最初是为了学编程、做游戏。
个人电脑(PC)在国内大规模流行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价格很贵,真正学编程并“出师”的电脑迷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变成了PC游戏迷。
不过,我实现这个梦想比许多同龄人要早。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机在国内风靡一时,我家的学习机恰好带有游戏制作功能。我通过说明书提供的简单Basic语言,输入一大串自己根本不知何意的数字和英文后,就能得到一个在屏幕上向四面八方行走的马里奥(游戏角色)。那真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序,也让我获得了“自造”游戏体验。
后来我才知道,那款程序其实是“搬运”了任天堂红白机的设计。在红白机发售后的第二年,任天堂推出一款名为Family Basic的外设,通过外设键盘和编程卡让用户在游戏机上练习简单编程。学习机“参考”了这一设定,沿用红白机的Basic语言,通过代码调用存储在卡带中的素材,如马里奥、小蜜蜂及音乐,使用户能进行简单的游戏制作。据说,还真有不少技术大佬的编程启蒙练习基于学习机的这种制作功能。当然,游戏制作的水准只能算自娱自乐。当时的游戏机没有数据存储功能,关机后一切都烟消云散。
几乎与学习机在中国流行的同一时期,日本游戏产业也开始了“全民造游戏”的早期探索,出现了非专业游戏编辑器,如日本角川公司出品的RPGmaker。20世纪90年代,日本民间还依托这些编辑器举办游戏创作大赛,当时有超过3000人参赛并提交作品,涌现出《魔女之家》《青鬼》等小有名气的作品。这类非专业游戏编辑器,本质上与学习机上的小游戏制作程序并无二致,即用户通过调用更丰富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搭建更接近自我想象的“积木”。
还有另一种工具,因具备成熟游戏特征,使用的人更多,那就是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游戏自带地图编辑器。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魔兽争霸3》自定义地图工具War 3Editor。它采用可视化触发器的方式进行游戏创作,在极大简化创作过程的同时保留了超高的创作自由度,其制作的《守护雅典娜》《幻想曹操传》等类RPG地图平台大获成功。据了解,该编辑器的创作者群体超过8000人,诞生过月流水百万元的作品。
事实上,游戏自带地图编辑器的成功还不止于此。《星际争霸》与《魔兽争霸》系列游戏的地图设定,催生了电竞时代最热门的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DOTA》。按照标准定义,初代《DOTA》是暴雪公司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3》的一款多人即时对战、自定义地图,可支持10位玩家同时连线游戏,也是暴雪公司官方认可的魔兽争霸RPG地图。
然而,暴雪公司没有料到的是,这款衍生品最终竟带动了一个品类——MOBA。与即时战略游戏(如《星际争霸》《魔兽争霸》)须通过建造并升级建筑群、采集资源、训练兵种来逐步扩张的游戏玩法不同,玩家只要控制自己所选的角色即可,《王者荣耀》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经典游戏。
“魔改”之后,超越曾经的经典,或许是玩家“自造”游戏之后,让游戏产业“脑洞大开”的另一种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