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爆火后 有人将“好臭”数据化、标准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4-03-26    人浏览 加入收藏 (0)   

柳州,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却因一碗螺蛳粉名声大噪。

在柳州的市井街巷,几乎每隔十米就能看到一家螺蛳粉店。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在小店门口排起长队,只为享受酸、辣、鲜在口腔碰撞炸裂的舒爽。

柳州螺蛳粉年销售额数百亿元,酸笋品质也千差万别。哪种酸笋“臭”得更地道、更优质,哪种酸笋“臭”得劣质、难上餐桌?“闻臭师”就成了把关人。

37岁的李任,是螺蛳粉品牌“螺满地”所属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涉农业务副总。他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第二代闻臭师。

科学辨“臭”

各家师傅制作手法不同,螺蛳粉的味道会有细微差异,但总少不了一味灵魂食材——酸笋。

与第一代闻臭师通过经验判断酸笋品质不同,李任在闻、看、摸、尝等基础上还会采样做实验。通过检测酸笋纤维度、pH值、酸度、菌种、青皮比例等指标,更科学、规范地评判酸笋品质。

然而即便同一批笋,腌制手法和储存方式的差异也会导致“臭”的段位不同。

李任向所有供应商提的要求是:直接用山泉水或井水泡笋,不需要盐或任何添加剂。“这样才能保证原汁原味。”他说。

笋是季节性农产品,每年生长期只有短短几个月,但螺蛳粉的需求全年都有,如何保障酸笋在腌制完成后的数月都不腐烂变质,闻臭师的经验和技术至关重要。

李任负责的酸笋仓库里,整齐排列着24个近3米高、直径约2米的大型腌制桶,用塑料袋、密封盖储存,避免阳光直射。还有420个约1米高、直径1.2米的小型腌制缸,用透明塑料袋封存,用作日常生产供给。李任每三天查看一次腌制缸的笋质,每隔一个月打开腌制桶,将颜色欠佳的笋翻翻面、口味过酸的笋洗洗水,延长酸笋的储存期。

为了保障酸笋质量的稳定性,李任会在实验室的支持下对每批出货的酸笋进行质量检验,制定出一份涵盖色泽、气味、口味、形态等直观判断,以及水分、酸度、菌落数、纤维度等数据指标的综合评定报告。

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试验,李任发现粗纤维≤10%、酸度在0.6~1.6之间、每100克含水量≤94克、色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形态为3~8厘米长的长条状酸笋,品质和口感更佳,“臭”得更受消费者喜爱。

“火”出中国

走红网络前,螺蛳粉只是柳州街头的一种特色小吃,甚至没有一间专门售卖的门面,靠着小商贩推小车全城叫卖。

2015年,“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在柳州举行,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理念被提出。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质检标准、管理体系、产业链条等逐步完善,柳州螺蛳粉预包装工业化道路正式开启。

这个诞生于舌尖上的产业机会,激活了有着商业天分的“85后”柳州小伙莫勤吉。

2015年,借着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的东风,莫勤吉成立了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建工厂、自研设备、自创品牌,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彼时恰逢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期,电商化成为预包装螺蛳粉走进千家万户更快捷有效的方式。有过线上开店经验的莫勤吉,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起了店铺,很快问鼎平台螺蛳粉销量榜。

企业发展难的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10、到100。“我们早就想出具酸笋科学管控数据指标,前两年公司处在快速发展期,精力都放在了保产能、扩市场上。这两年业务稳定下来,就重点抓品质了。”李任透露,2024年将会深入更多源头产地寻找优质竹笋,也会在广西贺州、邕宁等地建酸笋储存基地,严把质量关。

如今,莫勤吉在柳州工厂建起了两个仓库,其中配料生产包装仓库占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酸笋储存加工仓库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约20条生产流水线,可实现日产成品袋装螺蛳粉60万包。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各大线下知名商超、高校和线上电商平台,还销往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八年间,我们的螺蛳粉销量实现了指数级增长,但在李师傅的指导下,我们拼多多店铺现在客诉率甚至比刚开店那会儿还低。”“螺满地”电商运营总监邓能喆表示。

“归雁”兴业

一碗粉,彻底带火了一座城,也养活了数以万计的柳州人。

2020年螺蛳粉跻身“网红”美食行列,各大社交平台测评博主、头部带货主播、新锐餐饮品牌、连锁食品企业,全都开始推荐螺蛳粉,水煮型、自热型、冲泡型,市面上螺蛳粉种类五花八门。

可无论供给再多,柳州螺蛳粉始终处于断货状态,“螺满地”也陷入了产能不足的处境,被幸福的烦恼困扰着。

就在李任一筹莫展、找不到工作方向的时候,遇上了想要扩充队伍的莫勤吉。“我嗅觉非常灵敏,进入一个房间能清晰辨别十分钟前被人遗留下的味道,正好适合闻臭师的工作。”

李任就这样开始从事酸笋品质和供给的管控工作。他从鲜笋腌制开始,学习酸笋制作储存工艺,到后来制定数据评定标准,管理所有涉农业务,一干就是五年。

“这份年薪50万元的职业引得许多人跃跃欲试,但要保证8000吨酸笋的损坏率低于万分之一,压力很大。”李任坦言,研制数据评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方便手艺传承。

李任只是螺蛳粉产业链成千上万受益者的一个缩影。

据柳州市商务局数据,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其中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

“(2021年)螺蛳粉全产业链直接创造30多万个就业岗位,带动5500户贫困户2.8万贫困人口脱贫。”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说。

“螺满地”公司员工已经达到340人,其中不少都住在工厂附近。邓能喆表示,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稳定了工厂产能,让更多年轻人能留在家乡创业就业,这些年招人都变得容易了。“以前招运营只要会打字,我们就求着来。现在有大批大学毕业生投简历,我们团队成员都是‘00后’了。”


来源:人民邮电报

内容简介

柳州,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却因一碗螺蛳粉名声大噪。在柳州的市井街巷,几乎每隔十米就能看到一家螺蛳粉店。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在
  • 浏览量统计人浏览
  • 更多优质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