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有关产业集群和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部署进行阐述,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是由从事数字产品制造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的领头企业所组成的。因其空间聚集、资源共享、平台协作、高效管理的特点,必将成为数字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壮大,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大国间激烈的竞争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步入转型阶段,并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全面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即以创新驱动为主导、以质量牵引为动力,符合新时代背景和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贯彻报告中的工作部署,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加强技术攻关、优化空间布局、孵化“链主”企业和创造政策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强技术攻关,破解数字技术中关键“卡脖子”难题。数字技术的攻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为突破关键数字技术壁垒,需要鼓励集群中的企业锚定芯片制造、信息技术等“卡脖子”难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与攻关,形成数字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产业集群为共享平台,形成企业间整体合力,促进技术共享,以新技术孵化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和“质量”,数字技术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的参与,因此培育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新质劳动者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任务,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全方位锻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质劳动者,塑造数字产业集群的人才优势,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人才后备力量。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系统协同串联多元化特色化产业集群。一方面,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趋势,例如依托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打造的“中国声谷”、依托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打造的“中国视谷”以及依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的“中国光谷”等,因此,通过挖掘区位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是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区域发展智慧及经验的必由之路,通过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将为孕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新质生产力打通路径。另一方面,需以系统性、整体性视角优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坚持“全国算力一张网,东西协同一盘棋”的布局思维,构建数字产业集群一体化布局的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各区域间的产业集群,搭建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促进数字产业集群跨区域融合,进一步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谋划,为新质生产力的打造提供产业生态层面的支持。
三是孵化“链主”企业,打造雁阵格局并开拓国际新市场。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以头部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形成雁阵式共同体,强化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使命孕育新质生产力并使其壮大。同时,提升数字产业的海外开放和合作程度,开拓国际新市场和新赛道,积极推进产品制造标准与国际监管规定接轨,促进集群优势产品技术步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探索竞争新优势,打造新质生产力,在国际舞台上独占鳌头。
四是创造政策环境,政府牵头制定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举措。政府要积极牵头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数字产业集群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要依据集群发展现状擘画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蓝图,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以及基建投资等视角出发,推动数字产业向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园区平台等共享设备,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同时需合理界定和明晰集群内各类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协调战略部署,统一发展目标,为打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政策上的扶持。
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必以数字产业集群的搭建为抓手,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为目标,以技术、布局、市场和政策为工作重点,紧扣“四链”“四化”主线,为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