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 提升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性、均等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24-04-01    人浏览 加入收藏 (0)   

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联网率达100%,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远程医疗覆盖全国100%贫困县。

“一键呼入人工客服”专线有效解决老年人面对“智能语音客服”时“听不懂”“不会操作”等难题。

全国已建设355个县级政务服务平台,更多涉农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逐步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标配……

这些都是数字包容的实践,所谓数字包容,可以理解为,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和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在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过程中使个体差距相对缩小的一种状态。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编写了《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相比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包容更具实践意义,更加关注人们应用数字技术、参与数字生活的结果,既有应对数字技术不利影响的一面,更有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包容性的一面,目的是提升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均等性与包容性。

数字包容既具有“目的性作用”——实现数字包容发展,本身就是“消除新型不平等,实现经济社会包容”的重要目标;也具有“工具性作用”——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经济社会的机会平等、普惠共享,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报告指出,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生活,能否充分参与数字化发展过程并从中受益,对于每个个体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并解决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数字包容逐渐成为相关政策主张、学术议题和社会行动的核心概念。

从全球来看,各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数字时代的“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或将更加悬殊。相比之下,中国构建了一套推动实现数字包容的“中国方案”,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把握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推动数字化红利普惠共享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字包容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一方面,通过数据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融合渗透与全面赋能,从而在消费、投资、制造、外贸等多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化、资源共享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偏远地区、弱势群体,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共享与普惠,实现分好“蛋糕”的目标。

报告认为,数字包容不会自发实现,需要积极开展实践。中国数字包容实践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聚焦数字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实践,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可及性和可用性,使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但同时,数字包容的深入推进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社会认知有待加强、缺乏整体性政策设计、数据价值释放不畅、成熟商业模式较少、数字化发展相对差距拉大、新兴技术发展带来治理难题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参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破除制约数字包容发展的障碍,在有效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偏向性的同时,让更多个体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受益,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包容普惠。 

来源:人民邮电报

内容简介

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联网率达100%,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远程医疗覆盖全国100%贫困县。“一键呼入人工客服”专线有效解决老年人面对“
  • 浏览量统计人浏览
  • 更多优质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