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中国数字权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数字资产和数字权益为切入口,提出了以“技术+法律+品牌”为核心的数字品牌资产交易评价体系,为数字权益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创新与行动路径。
数据要素只有在安全、高效的流通中才能充分发挥价值。过去,数据持有方出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考虑,导致“数据高墙”林立。现在,隐私计算的兴起正令这一局面发生改变,可信联邦学习应运而生。
目前部分人工智能沉迷刷榜,在基准测试时高分通过,表现优异,但实际应用中却还会犯一些非常基础的错误。
盲文AI实时翻译算法是本软件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实时生成海量盲文数字资源。其运行逻辑是首先将中文、英文等文字编码格式统一转换为Unicode格式,然后选择盲文类型,再调用盲文AI实时翻译算法,就可以输出国家通用盲文、现行盲文、全拼盲文、双拼盲文。
厂房内不再是灯火通明,机器在闪烁的绿灯中运行,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智能补正、自动检测到产品下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无人化操作。这是记者近日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工业富联)深圳园区看到的一幕。
近日,北京健康宝更新,“他人健康码代查询”可通过人脸识别、姓名和身份证信息进行认证授权,家庭成员、安保人员等可通过此功能为老人、儿童提供帮助。从疫情防控健康码查验、交通安检等公共应用到金融支付、出入门禁等,人脸识别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技术角度来看,当前人脸识别发展状况如何?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人脸识别技术要求有何不同?如何解决日益凸显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针对业界关注的这些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石霖和北京邮电大学“鸿雁人才”特聘教授邓伟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多次强调要抓住数字化的机遇,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人才领域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数字发展的趋势、应对数字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让数字赋能人才发展,让数字化转型成为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题中之意,需要高度重视、抓紧布局、加快推进。
为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正文共五章,第一章总则,提出了制定依据、概念和定义、工作原则、职责分工、工作目标等内容。第二章评价和认定,明确了评价和认定工作原则、标准以及相关工作要求。第三章动态管理,提出了管理原则和企业信息更新要求,以及有效期、违法违规和举报受理等管理要求。第四章培育扶持,提出了梯度培育的原则、内容和方式。第五章附则,明确了实施日期等。《办法》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或认定标准,以附件形式发布。本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全方位展开。从道路运输到内河航行、从自动驾驶到驾校学车、从监管执法到趋势研判……智慧交通的场景不断拓展,正在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演进。新技术在交通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赋能能力,为交通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你能想象吗?说出几个关键词,如“心形灯塔、汹涌的海边、光芒、黄色配色”,便可迅速得到一批风格独特的画作,天马行空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无不彰显着作者的艺术审美,只不过它们是出自AI之手。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陈听雨) 当前,数字化浪潮愈发澎湃,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球产业开启了一次全新的“数智转型大航海”。3月30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了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总数为103家,而中国拥有的“灯塔工厂”已增至37家,占比超过1/3。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结合省情实际,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云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红利释放的新阶段,也面临着“四期叠加”的基本形势,即“战略机遇期、起步拓展期、交织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相互叠加。
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研究编制的《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发展报告》是根据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以数字湖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发布,是湖北省首部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综合报告。《发展报告》通过采集全省及各市州2018年—2020年数字经济相关数据,梳理了湖北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情况、分项情况(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呈现了亮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疆域。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培肥数字经济的制度土壤,已成为数字时代彰显中国之治的重大课题。新出版的《新治理—数字经济的制度建设与未来发展》(下称《新治理》)一书,既总结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又采撷了中国数字经济治理的思想火花,前瞻性地提出了建构数字经济治理的主要思路与基本框架,也充分论证了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特别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制度建设提供了标尺。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互联网业务规模保持扩大,营业成本小幅缩减,研发费用加速增长。细分领域运行呈分化态势,以信息服务和网络销售服务为主的企业平稳较快增长,生活服务的平台企业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多轴机器臂密布、AGV(无人搬运车)到处跑、人员稀少(黑灯工厂)……今天,我们要是组织去智能企业参观,一定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这当然没错,置身此景,会由衷感叹智能化的力量。但笔者想说的是,这可不是制造企业智能化的全部,甚至可以说,这不是智能化的排头部分。
两位身处不同地区的宝马生产线规划专家正在共同优化设计新装配生产线:“您能告诉我要弯腰到什么程度吗?”专家A使用动作捕捉套件通过“虫洞”进入装配模拟系统。身处异国工厂的专家B实时评估专家A身高后,调整了零件平台高度:“我先给您找个高些的平台……”
从《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到《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近期以来多重信号显示,安全、高效的统一数据大市场开始加速构建。其中,作为破解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价值发挥矛盾的“技术解”,隐私计算将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未来应用规模化落地将加快,千亿级市场可期。